端午”一詞最早出現(xiàn)于西晉的《風土記》:“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,,俗重此日也,,與夏至同,。”端,古漢語有開頭,、初始的意思,稱“端五”也即“初五”,?!?/span>說文解字》:“端,物初生之題也”,,即說端為初的意思,,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“端五節(jié)”。
端午祭龍禮俗的形成與原始信仰,、祭祀文化,、干支歷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(guān)。
蒼龍七宿,,又稱東方青龍七宿,,為中國古代天文學名詞,。上古時代人們根據(jù)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,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,,俗稱“二十八宿”,。“二十八宿”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,產(chǎn)生“四象”:東方蒼龍,,南方朱雀,,西方白虎,北方玄武,。在東方的7個星宿分別叫做:“角,、亢、氐,、房,、心、尾,、箕”,,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,人們稱它為“東方蒼龍”,。
古時,,人們觀察到蒼龍七宿的角宿在仲春出現(xiàn)在地平線上,即為“龍?zhí)ь^”,;仲夏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,,即為“飛龍在天”;秋天蒼龍自西方落下,;冬天蒼龍則隱藏于北方地平線以下,。蒼龍七宿的出沒周期與一年農(nóng)時周期相一致
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天,《易經(jīng)》稱其為“飛龍在天”,,此時龍星處在“中正”之位,,既“得中”又“得正”,為大吉大利之象,。龍是古代吳越部落的原始信仰,,吳越百姓以龍作為部族圖騰神、保護神,,自比是龍的子孫,,他們不僅有“斷發(fā)文身”以“像龍子”的習俗,而且在每年“飛龍在天”的仲夏端午舉行盛大圖騰祭,,酬謝龍祖恩德,,祈福納祥、壓邪攘災 ,。
聞一多先生在《端午考》與《端午的歷史教育》論文中考證認為:古代吳越部落是崇拜龍的,,并認為他們是“龍子” ,。端午節(jié)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,都與龍相關(guān),。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龍神,,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。他們不僅有“斷發(fā)文身”以“像龍子”的習俗,,而且每年在端午這天,,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;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以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,,在水面上作競渡祭龍神,,也給自己游戲取樂,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,。
端午的習俗最初只在長江下游吳越民族中流行,后來吳越文化逐漸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,,這種習俗才傳到長江上游和北方地區(qū),。而如今端午節(jié)與春節(jié)、清明節(jié),、中秋節(jié)并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,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(qū)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,。2006年5月,,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;自2008年起,,被列為國家法定節(jié)假日,。2009年9月,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《人類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名錄》,,端午節(jié)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(jié)日,。(摘自百度百科)
“滄龍”有幸與“蒼龍”諧音,在此恭祝每一位慶賀端午節(jié)的朋友:
身體康健,,事業(yè)如飛龍在天,,諸事皆大吉大利。
滄龍動力機械有限公司
下一篇: 2019年亞洲水上運動博覽會